1960年代在日本出版的「台灣論」—富田哲
- 2023/08/30
- |
- 刊登人員:莊承翰
我的專攻是台灣史,過去我的研究主要是日治時期台灣,但近年來也開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時期的台日關係。
關於這個時期的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政經關係,已經出版了幾本出色的概論書,如川島真等,《台日關係史1945-2020》。我目前感興趣的是1960 年代初在日本出版,討論台灣社會概況的書籍。1960年代初,距日治結束還不到 20 年,以台北為臨時首都的中華民國與日本之間有正式邦交關係,人和物品的移動頻繁。然而,此時書籍的作者都一致表示,台灣在日本並不為人所知,正確的資訊並沒有被傳達。例如,1965 年出版的一本書指出,「在戰後,關於台灣的文獻很少,市場上只出版了四、五本書,亦幾乎沒有實證研究」(東南アジア研究会,《台湾の表情》)。
在台灣,學術調查和報導皆被管制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出版的動機和著作內容也各不相同。應蒋介石政權邀請訪問台灣的一位評論家對台灣的土地改革和產業政策等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認知在「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確實存在衝突(所謂省籍問題),卻樂觀預測這個衝突會早日解決(木內信胤,《現代の台湾》)。另一位曾任日本報社台北特派員的記者嚴厲批評了蔣介石政權的各種政策,並詳細闡述了省籍問題的嚴重性(近藤俊清,《台湾の命運》)。這些書籍雖然數量不多,但其內容是面向一般讀者的,那麼它們對當時日本社會的「台灣觀」產出了什麼影響呢?
我在本系碩士班授課時與學生一起閱讀了這些書籍。班上沒有在大學部時主修過歷史學或文學的學生,因此討論的專業度不一定很高,但每位學生都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與其他學生交換意見。一些年齡稍長的學生亦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是年經學生不知道的台灣社會或台日之間的事情。
在上述《台湾の表情》的開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這是由作者聯名撰寫的(他們都是在東京大學念人文地理學的學生,在學時前往台灣進行田野調查,畢業後除了從事學術工作,亦有在貿易公司或中央政府部會任職者)。對1960年代的日本社會而言,台灣為何如此疏遠,這是一個很重要,也與當今議題息息相關的問題。
戰爭結束已經十七、八年了。 從那時起,台灣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
我們只是以年幼的心態理解戰爭的恐怖,日本統治台灣的歷史也僅佔課本中的一角,但這樣的我們也會有突然產生這個疑問的瞬間。 然而,即使是如此簡單的問題,也沒有什麼能夠給我們滿意的解答。
(2023年9月)
(左)木內信胤,《現代の台湾》,世界經濟調查會,1961年。(右)近藤俊清,《台湾の命運》,みすず書房,1961年。